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时间:2025-04-03 08:00:15
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1

【说课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9页例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三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因此,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教材提供的情景中,让学生建立速度的概念,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路程和速度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去解决问题。

【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培养,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说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学生对笔算乘法已有一定的经验,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所以本课的重点制定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因为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学生在把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就不知道积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上。所以本课的难点为: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所以我制定了以下的教法:

1、情景教学法:创设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迫不及待获取新知的欲望,发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2、任务教学法:学生通过猜测、思考、验证、合作、交流等活动学习新知,完成教学任务。

在这过程中我注意使用启发式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五一”劳动节妈妈、爸爸和小明计划出游的打算:

有这样的四条路线①从湖州到南京,爸爸决定自驾游,时间大概是3小时,汽车每小时可以行79千米。

②从湖州到云南大理,如果坐快客的速度是每小时85千米,一共需要32个小时。

③从湖州到北京故宫,如果坐特快列车的速度是162千米,大约需要9小时。

④从湖州到四川卧龙,如果坐火车的速度是145千米,大约需要12小时。

请你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但这已经是三年级学习的内容,好多学生已经忘记,所以进行复习非常有必要,且很自然地把旧知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并且在具体的情景中,复习和学习新知都比较容易接受,效果也比较好。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让学生列出算式“145×12”,提问:你会算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课本第49页所列举的方法,这时,教师适时优化出用竖式来做。

生1:145×10=1450,145×2=290,1450+290=1740。

生2:145≈150,150×10=1500,150×2=300,1500+300=1800,比1800少一些,5×12=60,1800-60=1740。

生3:100×12=1200,40×12=480,5×12=60,1200+480+60=1740。

生4:145×12=1740

145

× 12

------- 问题1:290怎么来的?

290

145 问题2:145就是145了吗?是怎么来的?

-------

1740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不规定算法,给予他们充裕的思考空间,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理解了新知,同时在这个充满探索和体验的过程,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学生明白笔算和口算的思考过程是一样的。

2、挑学生不同的竖式板书在黑板上,集体订正。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① 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积的末尾对准了个位。

② 当遇到连续进位的情况时不进位。

③ 受以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影响,忘乘百位上的数。

设计意图:不管是正确的竖式还是错误的竖式,都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4、归纳算法,着重强调: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的是多少个“十”,乘得的积的末尾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三)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起到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考虑到学生在40分钟学习中难以始终集中注意力,我在练习中特别加进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竖式计算

134×12=176×47=425×36= 82×237=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把竖式写在苹果上。有的学生在计算82×237这种两位数在前三位数在后的乘法时,不知该如何计算,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可以把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计算,以便更好的计算,练习的设计从易到难比较容易学习和接受。

2、

要求绕地球59周的时间和5天比大小,这里要把5天化成以分钟为单位,学生可能已经把天、小时、分钟之间的进率忘了或者不知道该怎么比,需要教师适时点拨。

这样的设计的题目可以让学生明白三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需要应用。

3、

这道题目可以 ……此处隐藏19798个字……游戏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单纯的计算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因此我在导入环节设计了“领小区门票”、实践应用环节设计了“我出题你来算”、“计算诊所”等活动,让学生适当的“玩一玩”既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应用能力。

3、自主探索体现主体性

新课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过程,指出“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在汇报交流中,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不断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体验。

三、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促进迁移。

同学们,这几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月星小区最近新建了一些楼房,可漂亮了,你们想去参观参观吗?不过要进月星小区,我们得领一张门票。如果门票上的问题能顺利解决,就可进入小区。

课件出示门票

计算:44x15 78 x 32 5 x 144 238 x 6独立计算,交流笔算过程。

[设计意图: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抑制到兴奋,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这个环节以争取入小区的门票导入,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学数学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复习了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架起桥梁,可谓一举两得。]

(二)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学生获得门票后,课件出示小区情境图,让学生从中提取信息根据问题列出式子,引入新课。

[这样的情境教学,能使学生感受到:原来生活中蕴含许多数学信息,学习数学能为生活服务。从自觉的去学习数学,解决问题。]

(三)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1)激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笔算经验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

(2)小组交流自己的算法。

(3)全班交流反馈。

(4)归纳算法。先小组内讨论,再师生总结。

[设计意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笔算方法,并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进而探讨出笔算的基本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自主探索的精神。]

(四)趣味练习,促进深化

1、我出题你来算。(课件逐题出示第1题)

2、计算诊所。(想想做做第2题)

3、小小会计师。(第4题练习。)

[练习针对性强,有笔算练习、有改错练习,还有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练习。此外,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不仅让学生丝毫没觉得计算枯燥,反而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计算的乐趣,既巩固了新知识,又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课后延伸,加深理解。

完成练习第3题[这是让学生独立完成列竖式计算,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总结。

1、说说自己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有什么感受体验。

2、谁还想提醒大家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回顾与反思进一步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并且给优等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14

【说课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9页例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

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因此,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经历与他人交流笔算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习惯。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因为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学生在把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就不知道积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上。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52×2= 321×2=

2、笔算:

24×12= 44×59=

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但这已经是三年级学习的内容,好多学生已经忘记,所以进行复习非常有必要,且很自然地把旧知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1

1、创设情境后,先让学生列出算式“145×12”,想:你会算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课本第49页所列举的方法,这时,教师适时优化出用竖式来做。

2、全体学生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145×12”。

3、挑学生不同的竖式板书在黑板上,集体订正。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① 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积的末尾对准了个位。

② 当遇到连续进位的情况时不进位。

③ 受以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影响,忘乘百位上的数。

不管是正确的竖式还是错误的竖式,都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4、归纳算法,着重强调: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的是多少个“十”,乘得的积的末尾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七的练习简析。

第50页第2题:要求绕地球59周的时间和5天比大小,这里要把5天化成以分钟为单位,学生可能已经把天、小时、分钟之间的进率忘了或者不知道该怎么比,需要教师适时点拨。

第3题,有的学生在计算54×145这种两位数在前三位数在后的乘法时,不知该如何计算,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可以把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计算。

第4题,因条件和问题都较多,学生读题时可能会出现读不懂就做或者找不出合适的条件来解决的情况,教师可要求学生读懂题再做。

第7题:把学生在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出现的错误都列举了出来,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计算中的错误再改正过来。

《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